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25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253节 (第2/3页)

。最终承担压力的竟然都是京城中的百姓。

    ??人们心里开始泛起嘀咕。

    ??然而最传奇的还要数一种货物——生猪。

    ??汴京是百万人口的大都市,每天消耗的生猪有数万头。

    ??这些猪每天都从南薰门进城2——只有这座城门可以走牲口,因此每天从这里进城的猪比进城的人还要多。

    ??据说这贩卖生猪的行会听说“市易法”出台之后,使了最为简单明了的一招:

    ??他们将这上万头猪赶进南薰门,将之全部“交给”市易司的官员,然后就不管了,直接打道回府。

    ??试想,上万头猪,全部堵在南薰门门口,市易司根本没有人手也没有能力去分配这些生猪,然后将其再次出售给需要的酒楼脚店、屠宰坊与小贩。

    ??最终市易司放弃了。

    ??南薰门中每天依旧要过数万头生猪,但是生猪的销售豁免于新推出的“市易法”。

    ??对于其它大宗商品,市易司也同样没法儿抑制京中涨价的狂潮。

    ??虽然有《汴梁日报》向世人解说,“市易法”的出发点是良好的,但是它带来的大幅涨价,也着实令汴京城中怨声载道。旧党纷纷借此机会,弹劾新党,逼迫新党就市易法做出改变。

    ??市易法正式开始在汴京实施后半个月,钱塘尉蔡京自请转官入京,主理“市易司”。

    ??据说明远得知此事之后,也叹了一口气,对与他同在捶丸场中挥杆击球的豪商们说:“这可真是……”

    ??“竟然将‘市易法’当做进身之阶,这个蔡元长,胆子太大了。”

    ??第238章 亿万贯

    ??蔡京入主市易司后一个月, 汴京城中的物价并没能像人们期待的那样,趋于稳定。

    ??各种商品的价格依旧在迅猛上涨,上涨幅度之明显, 令不少百姓感到忧心——每天早上起身,他们口袋里的钱, 似乎能买的东西就又少了一点。

    ??长庆楼里,明巡对完账, 从各种账本上抬起眼, 使劲揉了揉双眼, 便听见酒楼中的主顾们在议论。

    ??“这行市里的价格怎么升得这么快?眼下米、面、油都在涨,更加不用提布。我那浑家成天都在抱怨,眼看入秋时就要扯不起布制秋衣了。”

    ??“是呀, 也就现在天气尚暖,用不着炭……”

    ??一言提醒了那主顾, 想起长庆楼这等才是用炭的大户。他连忙转过头来望着明巡:“对了, 店东,炭价怎么样了呀?”

    ??明巡递去一个苦笑,道:“小店尽量让利,尽量让利。”

    ??这一下, 长庆楼上的客人便大多明白了长庆楼的处境。

    ??长庆楼里出售的各式酒菜与从食,到现在一文钱都没有上涨过。从其它脚店轮流入驻长庆楼的名厨带来的名菜,也在长庆楼的帮助下坚持住了本来的价格。

    ??“长庆楼号称汴京七十二正店之一,维持价格竟然也这般艰难。”

    ??主顾们闻言纷纷唏嘘。

    ??其实, 长庆楼不会因为用炭的价格发愁——山阳炭厂那边给长庆楼送炭,属于关联交易, 只收成本价。

    ??但是其它一应材料都在涨, 酿酒所用的米与酒曲, 也都在涨。

    ??对长庆楼而言,最麻烦的是各色菜蔬与水果。

    ??原本供应长庆楼的,都是汴京城附近的大菜园大果园。但这些产业一旦成了气候,每年的出产就绝对超过500贯,在市易司的管辖范围之内。

    ??这些菜园与果园,为了逃避市易司收购,纷纷“化整为零”,将货物交给小商小贩运进汴京城中去发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