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郎是皇帝_第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节 (第3/4页)

  小太监踌蹴了下道,“总管抱着那坛子八宝辣酱,谁都不让碰。”
  皇帝想象着那个画面,一下子就没绷住笑出声来,小太监是李苋的小徒弟,自然是向着李苋的,见皇帝笑了,这才松了一口气,语气也显得明快的多,没有之前的紧张,道,“总管说,老爷最近都没什么胃口,回宫之后就指着这辣酱下饭呢,我们几个粗手粗脚的,别是给碰坏了,要亲自抱着才能安心。”
  这一路就要好几个时辰,真要一直抱着,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皇帝知道这是李苋在溜须拍马,但是不得不说,还是挺受用的,把他那么一点的惆怅,主要是实在是不愿意回宫去,每次回到那地方就想起死去的皇后和腹中还没出世就的孩子,这下好了,一下子都给冲淡了。
  回到了宫里,整个宫里都像是活过来一般,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之前皇帝不在,太后又常年礼佛,不爱管事,因为没有皇后,由着品阶最高的德妃,就是三公主的生母来暂代后宫事物,如此就算是谁有什么心思,也生不出什么波澜来。
  皇帝先去见了太后请安,又去德妃的宫里看望三公主,皇帝之前还有两个公主,只有这个养了下来,自然格外的看重。
  德阳公主先天不足,常年靠药养着,五岁了,看着像是三岁一般瘦小,见到皇帝细细的喊了一声父皇就开始咳嗽了起来。
  喊了太医过来,还是老毛病,是个早产的孩子,先天不足,只能慢慢养着,看着瘦小女儿羸弱的躺在床上,皇帝既是担心又觉得沮丧,觉得自己贵为九五之尊,但是面对这些也是束手无策,也就不愿意多呆了,叮咛了几句就出了德妃的宫。
  忙了一通下来,也是到了晚膳的十分,御膳房做了一桌子的美食上来,皇帝却是兴趣缺缺,那些菜,他就是不吃也知道什么味道,都吃了十几年了,还是没变……,这些人只求稳,毕竟御厨就有二十多个,谁都想保住自己的饭碗,不会冒险出头去创新,李苋好像是早就知道是这样,拿了林瑶送的八宝辣酱出来,盛了一勺放在热饭上,道,“那个小丫头是说这么吃的,直接拌饭吃。”又道,“奴婢之前就试吃过了,好家伙一勺子酱,整整吃了一碗饭。”
  皇帝听着就有些意动了,吃了一口,入口是红椒的辛辣,随后是猪油的香味,再然后则是蘑菇的鲜味,竹笋丁的清脆……,里面还有核桃仁和豆干。
  越吃越香辣,越吃越上头,等着吃完就发现一碗饭已经吃没了。
  皇帝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只觉得吃的十分的痛快,就连之前的郁结也一扫而空。
  第10章
  用过了晚膳,喝了一杯消食的茶水,皇帝去洗漱了一番,换上了朝服,戴着龙冠,去了御书房,他出去了二十多天,堆积了不少的奏章,公务。
  几个内阁大臣都聚在一起,显然是知道皇帝回来了,一直在等着。
  平时几位内阁大人都是去各自的官衙,下午的时候在聚在一起处置公务,把要紧的事情过一遍,最后由着首辅来定夺,然后下放下去。
  可以说,有了内阁,即使皇帝不在宫里,依然可以运行得当。
  一般内阁常驻的名额有七名左右,大部分都是六部尚书的这职位来担任,人少的时候也有,只有四五位,如今边关平定,百姓安居乐业,皇帝登基之后,做事也十分的稳妥,很是信任内阁,这内阁也就越发的有干劲儿,这会儿是凑足了满满的七个人。
  最后一位入内阁的自然是前阵子因为和离的事情闹的满城风雨的王正泽,年龄也是最小,由太傅顾忠志推举,礼部尚书的章明保荐,一步登天擢升了户部尚书,踏入了内阁。
  当然,王正泽本身也是少见的人才,文采斐然,状元郎入仕,后在翰林院呆了二年,期间自己出钱出力的,重修了先帝的利民要书,做出了一些功绩,那之后下放到了杭州府为黎阳县令,短短三年把黎阳县头疼的马匪招安了不说,更是费心费力的治理水道,那几年洪涝之时,却只有黎阳县免于水患。
  因为功绩卓越,三年考核之后就擢升为杭州知府,期间任职,上书请命开启海运,那几年但凡有船只的人都赚盘满钵满,让杭州府的赋税翻了一倍,为杭州府的百姓称道,就是如今在那边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