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的天下:魏晋豪门与皇帝的争权之路_第3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0节 (第1/5页)

    ??须臾,他被群臣的议论惊醒。“请陛下赶紧答应傅嘏的请求!”

    ??曹髦咬着牙恩准。

    ??当日,朝廷使臣匆匆奔至司马昭的军营:“陛下诏书,司马昭晋位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中央军最高统帅)、录尚书事(监管尚书台政务),辅政!”

    ??“臣,司马昭接旨!”至此,继司马师死后,司马昭通过傅嘏和钟会的协助,将魏国军政大权牢牢握于掌中。

    ??司马昭返回朝廷后,即让钟会转任黄门侍郎。黄门侍郎这个官位属于皇帝身边的近臣,有传递诏书的权力。想必是之前那封险些扼杀司马家族的诏书令司马昭胆战,所以才把钟会安插曹髦身边以备不测。

    ??就在司马昭继承司马师权柄的同年,傅嘏病故。他死后谥号“元侯”。元这个字在《谥法解》中有诸多褒义,其中一个意思乃是有建国定都之功,这颇为奇妙,以魏国的立场,傅嘏临终前最后一招棋无异将曹氏社稷推向死境,他协助司马昭率十二万大军威逼自国都城,何来定都之功?而以司马家族的立场,傅嘏确实是辅佐司马昭立下了定都之功。在史书中,傅嘏有不计其数的佳评,他的才略和见识往往高人一等。不过,清代学者王懋竑也直言傅嘏根本就是魏国的逆臣,另外,他也提到傅嘏贬损何晏、夏侯玄、李丰等人,并非出于公正客观,仅仅是源于政治立场不同导致的好恶心而已。可无论如何,傅嘏作为政治上的胜利者,流芳千古,泽被子孙。他的同族兄弟傅玄,乃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史巨匠,其著作《傅子》中的内容被南朝史家裴松之注解《三国志》时大量引用。他的儿子傅祗,后来成为西晋名臣,并在“十六国时期”洛阳沦陷后被推为盟主,传檄四方征募义兵,为收复故都而努力。

    ??西土战乱

    ??司马师的死不仅给魏国带来巨大的政治动荡,也让邻国激起涟漪。

    ??远在益州成都,蜀汉卫将军姜维正跟征西将军张翼争得面红耳赤。姜维极力主张趁司马师刚死出兵伐魏,征西将军张翼则以蜀国国小民弱为由反对。

    ??不管张翼怎么争,最后还是得靠实力说话,而姜维掌握的兵力在蜀国群臣中是最多的。

    ??公元255秋,朝廷不得不同意让姜维率领数万蜀军攻入魏国雍州境内。姜维虽然跟张翼政见不合,但他仍需要对方的协助,于是,他推举张翼晋升镇南将军以示安抚。这里顺便提一句,在魏国,四征将军(征东、征南、征西、征北)的地位高于四镇将军(镇东、镇南、镇西、镇北),蜀国则反之,四镇地位高于四征。从这种官位的命名规则不难看出蜀汉力求自保的国策——镇守远比征伐更为重要。

    ??在魏国这一边,雍凉都督陈泰正眉头紧锁地看着雍州刺史王经寄来的书信。信中写道:“据闻姜维兵分三路攻入雍州,我准备出城迎击。”陈泰暗思:姜维兵力不多,不大可能再兵分三路,王经的情报和战术或许有误。他马上给王经回信提出了一个更稳妥的方案:“请王大人务必在狄道坚守,待我率主力抵达后,即可形成掎角之势,钳击蜀军。”

    ??陈泰将信送出,悬着的心总算稍稍踏实了些。这时,他身旁的部将询问:“将军,是否要向朝廷请求援军?”

    ??史书中记载陈泰秉承一个理念:“边境有战事,若能凭借自己的力量解决,就不该烦扰朝廷惊动天下。”司马昭也了解陈泰这个特点,常对他赞不绝口。

    ??不过这只是表面现象。早年,陈泰的爸爸陈群和司马懿有过竞争关系,到陈群晚年时,司马懿已经取代其成为天下士族领袖。可陈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算地位有所下降,士族们至今还吃着九品中正制的好处,念着陈家的人情。所以,纵然陈家跟司马家关系微妙,但司马家要想动陈家也是不可能的。

    ??前些年,陈泰任雍州刺史期间不小心激起民变,还是司马师把过错揽了过来,卖给陈泰一个大大的人情。虽然陈泰心里不爽,但也只能默默地接受。正因为此,陈泰后来竭力避免让司马家再染指自己的辖区。

    ??陈泰对部将摆了摆手:“不必了。以王经的兵力固守狄道不成问题,再加上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